今年受贸易战影响,以及生猪存栏的高位运行,广大生猪养殖户都将增效降本摆上了日常,同时行业内是个公司都说自己的方案是增效降本,一时之间也让人无从下手,因此我们猪哥靓团队及时推出了《六元完全成本》系列文章,实打实的为大家剖析出来,每个环节的成本上限,以及分析哪些路径能够实现该成本上限配资公司查询,助力生猪养殖业实打实降成本。
上文我们说了,实打实的增效降本,通路唯有改变品种与蓝伪双阴,此乃正途。不过依然还有一个现实问题,我的品种与蓝耳都无法调整了,蓝耳还好办,打苗维持稳定生产,也能行。品种我也没法做出调整了,引种更无可能,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?这种情况其实要么是没有认识到情况的紧迫,无意更新换代,要么就是已经经不起折腾了,这两个方面都和人有关,这里就不做讨论了,今天我们讨论一下错误的增效降本方案。
1、催肥剂降本?
催肥剂与促生长类添加量,提高采食量这一类添加剂,曾经被视为降低成本的好方案,然而这几年来越来越少见了。根本原因就是,在自由采食的饲料量基础上,人为的提高采食量确实可以提高日增重水平,但是配资公司查询同时料比水平也直线上升了,这种浪费饲料去提高长速的做法,并不符合行业的发展主流(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智商税),自然慢慢的就销声匿迹了,目前这类产品只在散养户群体里面还有应用,其他规模的猪场已经很少见了。
展开剩余66%2、水料线降本?
水料线降低成本,确切说来是可以实现的,但是有一个前提,必须得是精准喂料模式加上水料模式一起执行,那就是能够降低成本,如果是自由采食模式加上水料模式,那就无法降低成本,反而会走向多吃快长,料比高的结果。
这个逻辑长期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粉丝比较清楚,第一次看到咱们文章的比较陌生,没事,这里一并解释一下,懂的人,直接跳过即可,不懂的人,认真看看,理解一下就懂。
正常的喂料模式迭代路径是↓
湿拌料(长速最快,料比最高)====》自由采食(长速减慢,料比下降)====》精准喂料(长速再降,料比再降)====》水料饲喂(长速最慢,料比最低)
不正常的喂料模式迭代路径是↓
湿拌料(长速最快,料比最高)====》自由采食(长速减慢,料比下降)====》水料自由采食饲喂(长速最快,料比最高)
看出来了差异了不?正常的迭代,应该是朝着控料====》精准饲喂(继续控料)====》水料(接着控料)这种模式去迭代的,不过如果你没有经过精准喂料模式的升华,而是直接从自由采食阶段过渡到水料模式,那就不会有控料意识,而是直接走向多吃快长的湿拌料模式上面去了,这无疑是错误的迭代方向,也是和行业的发展所不吻合的。
根据我们全国调研的情况,采用水料模式的,多数都是走在错误的方向上面的,这点我们其实是很容易通过与养殖户交流得出结论的,因为经历过精准喂料模式的人,普遍都明白精准喂料的痛点在于猪群的抢料(因为吃不饱)导致的大小分群现象,平均度比较差,需要人工的分群去调整大小,而水料正是在此基础上迭代而来,用于解决抢料与平均度问题的。
我们一般遇见水料模式的,我们都会插一句,你觉得水料模式的优点是什么?如果他说料比低,猪群平均度高,那就证明他是从正确的路径迭代上来的,不过这种情况很少,十个里面没有一两个。大多数的情况是,他说长速快,料比低,健康度高,提前出栏这些,这些其实就是不算账的人,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知道,长速快了料比铁定就不低了......
3、发酵降本?
最后就是发酵降低成本了,这个观点中大型猪场比较理智,主要是发酵料也不好输送,小散户比较迷信,这里我也说一下我的观点,使用非常规饲料湿料状态,进行发酵保存,同时提高吸收利用率,这是有一定意义的。
但是,使用玉米豆粕麸皮这种干料去加水再发酵,是完全错误的,且没有现实意义,纯属瞎折腾!
发布于:福建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